来这里找爱音乐的小伙伴!

德拉斯基进行曲简谱管乐谱_德拉斯基进行曲钢琴曲_拉德斯基进行曲钢琴谱

2012年的时候,北京工人体育馆曾上演过一场“冯小刚电影作品交响音乐会”,将冯小刚这位大导演多年的电影历程以音乐会的形式回顾了一遍,现场可谓是星光璀璨。

德拉斯基进行曲钢琴曲_德拉斯基进行曲简谱管乐谱_拉德斯基进行曲钢琴谱

德拉斯基进行曲钢琴曲_德拉斯基进行曲简谱管乐谱_拉德斯基进行曲钢琴谱

有趣的是,在音乐会的尾声,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余隆先生邀请冯小刚站上指挥台执棒一首曲子,并提供了两个曲目选择——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拉德斯基进行曲》,冯小刚选择了后者,原因是“这首曲目不用指挥,乐团也能演奏”。

拉德斯基进行曲钢琴谱_德拉斯基进行曲简谱管乐谱_德拉斯基进行曲钢琴曲

现场效果还不错呢▼

这首耳熟能详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基本是每一场交响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标配,冯导说“这首曲目不用指挥,乐团也能演奏”,不完全准确,难道不是靠我们吃瓜群众的掌声撑下来的?

拉德斯基进行曲钢琴谱_德拉斯基进行曲简谱管乐谱_德拉斯基进行曲钢琴曲

说正经的,新年音乐会最后都会在观众的掌声中安可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条惯例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每年的1月1日,维也纳金色大厅都会如期上演一场盛大的新年音乐会(现在是三场,12月30、31日和1月1日晚上各有一场)。这个音乐会的水平之高,气氛之热烈,让全球各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纷纷在新年之初来到维也纳这座音乐之城,为的就是听一听这场音乐盛会。

而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有两首最值得期待的保留曲目——《蓝色多瑙河》和《拉德斯基进行曲》。

安可曲目的鼓掌惯例

在音乐会的结束,观众们往往会以热烈的掌声向乐团致以感谢,鼓掌声一直久久不绝,直到乐团的各位演奏者再次坐下——这就是加演开始的信号了——然后开始演奏那首亢奋激昂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在曲目的高潮部份,观众们跟着节拍的强弱,和着进行曲鼓掌,场面相当的壮观和美妙。而在乐团与观众之间这样的一个互动也成为了每年新年音乐会的惯例。

那么,这个惯例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

根据过往资料所示,1945年的新年音乐会第一次出现加演曲目,演奏的是《无穷动波尔卡》和《蓝色多瑙河》。而《拉德斯基进行曲》也在翌年的加演中出现了,也就是1946年,但是在之后的几年都没再演奏过。(1947年甚至没有加演,也许是取决于指挥的心情..)从1950年开始,《拉德斯基进行曲》就几乎一直出现在加演曲目的名单上,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除了1956年和1957年没有加演,2005年因为悼念印度洋海啸殉难者而取消这一欢快的曲目)

但很多网络资料所说的观众鼓掌惯例从1987年开始,却是不对的。

当年背高考作文例子素材的时候,就有一个是讲这个的——打破「规矩」。

世界一流指挥家卡拉扬,在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也就是国内首次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这一年,在最后的加演部份,就是这《拉德斯基进行曲》,有些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节奏鼓起了掌。然而,在演奏乐曲中鼓掌一向被视为是对乐团和演奏者大大的不尊重。这个时候一些谨慎的观众已经紧张起来了,担心卡拉扬会忍不住怒火下台罢演。而这个时候,卡拉扬优雅地转过了身,以手势示意观众跟随节奏鼓起掌来……

自此,观众随着《拉德茨基进行曲》鼓掌就成为了一个新的传统..

正所谓不破不立,不打破旧的规矩,就无法形成新的规矩!

好吧,演奏中鼓掌的确是不尊重,这是有的。

卡拉扬「优雅」地转身示意观众鼓掌也是有的。

视频为证:

(视频为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的加演片段。卡拉扬闭上了双眼,象是把所有感情倾注到手中的指挥棒,忘我地挥舞着;台下的观众配合地跟着卡拉扬的指挥鼓掌,掌声时高时低,与乐曲处处和应,听得让人心旷神怡。)

视频:卡拉扬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斯基进行曲》(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在新年音乐会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一曲中鼓掌其实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具体在哪一年开始,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当年的录音和电视转播母带(最早在1959年开始电视转播)已经很难找到,暂时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一般认为是在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的年代(1955~1979)就已经成为一个惯例。而且转身示意鼓掌的也不仅仅是卡拉扬的专利,博斯科夫斯基和马泽尔也做过类似的举动。

譬如说这个,1974年的新年音乐会,在进行曲将近结束的时候,观众们已经鼓起掌了(与现在的不同,现在的是一开始演奏就鼓掌),这个时候博斯科夫斯基也转过身来指挥观众的掌声。

视频:197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