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歌曲民歌

广西原创歌曲创作各个时期都涌现出精品。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曲《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成为广西原创歌曲的发端。《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30年代便已传唱国外,曾被一位著名的世界男低音演唱。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广西汇演中脱颖而出的《刘三姐》享誉中外,《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动人的旋律曾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

《刘三姐》的“出炉”使广西原创歌曲形成一个高潮。广西原创歌曲真正进入辉煌时代是在改革开放后,在这个时期,不仅数量急剧增加,而且风格多样。

上世纪80年代末,老诗人古笛作词、黄有异作曲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成为广西民歌中的经典,至今传唱不衰。

尔后,涌现了曾宪瑞、黄淑子、麦展穗等词作家和苏铁、傅磬、林海东等作曲家。

《晨雾中牛铃在响》、《春回大地》、《回眸》、《可爱的南宁》、《爱我中华》、《农民的歌》、《壮乡三月天》、《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我想去桂林》、《花腰带》、《请到三月歌节来》、《北部湾情歌》、《瑶妹的彩裙》、《捶苗布》、《老王》等一批动人心弦的歌曲相继推出。

其中,《老王》还问鼎了第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走上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这也是广西歌曲首次完整地亮相央视春晚。

2. 流行歌曲民歌大全

这就太多太多了,星晴,龙卷风,听妈妈的话,七里香,青花瓷,美丽新世界,中国话,江南,修炼爱情,一千年以后,那些年,因为爱情,十年,你的背包,夜曲,爱的就是你,改变自己,梅花边,心跳,背靠背拥抱,齐天,悟空,差不多先生,青春恰时来,王妃,你还要我怎样,模特,麻雀……

3. 流行歌曲民歌翻唱

1.春天在哪里

2.小燕子

3.采蘑菇的小姑娘

4.黑猫警长

5.拔萝卜

6.丢手绢

7.数星星

8.数鸭子

9.小手拍拍

10.小兔子乖乖

4. 流行歌曲民歌100首

民谣是中华民族音乐乡村音乐则是Dalhart的流行乐风格,着眼于家园、上帝、母亲、家 庭和信仰。用的是一种安逸的、谐和的曲风。

5. 流行歌曲民歌那个好听

女中音(Mezzo SoPrano)意大利语直译为次女高音。次女高音在女声中音域介 于女高音(Soprano)与女低音(Alto)之间, 所以称之为女中音。在各声部艺术 的形成和发展中,女中音从声部的诞生到 其歌唱艺术的逐步确立,经历了漫长、曲折 的成长过程,走出了一条由次要地位变主 要地位,由被动到主动的竞争之路,形成了 女中音声部的歌唱艺术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最终创造出了女中音的声乐艺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可以分为传统声乐和流行声乐。

一、传统声乐。女中音具有特殊的音质和音色,音域宽广,音色深厚有力,纯净柔美而富有变化,尤其中声区低沉而饱满的低音近似女低音,富有色彩变化的高音又近似一般女高音。生理结构进行分析。一般女中音声带较长,较厚宽,而咽腔、喉腔等腔体空间比女高大。这就是女中音声的圆润、宏亮、深厚、结实、饱满共鸣效果产生的有利条件。我国著名的民族唱法女中音歌唱家有关牧村、刘子琪、德德玛、吴玫玫、孙媛媛、梁宁、降央卓玛、董芳等。

二、流行声乐。低沉,浑厚,委婉妩媚而动人心弦的中音是稀世珍品,能抚慰听者的心灵,让人痴迷和向往。好听的女中音会让人慢慢上瘾,让人深陷其中并且无法自拔。华语乐坛著名的流行唱法女中音歌手有徐小凤 [1] 、梅艳芳、蔡琴、郭燕、潘秀琼、刘雅丽、陈慧娴、欧阳菲菲、李宇春、苏曼等。

6. 流行歌曲民歌唱法什么歌适合

初级

茉莉花

牧羊歌

兰花草

小夜曲

小白菜

兰花花

刨洋芋

走绛州

苏武牧羊

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有个金太阳

凤阳歌

凤阳花鼓

收秋

大红枣儿甜又香——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曲

北风吹——歌剧《白毛女》选曲

二月里来——选自《生产大合唱》

五月的鲜花——话剧《阿银姑娘》序曲

塞外村女——电影《逃亡》插曲

月牙五更

无锡景

四季歌——电影《马路天使》插曲

花好月圆——电视连续剧《西厢记》插曲

化蝶——根据《染祝》小提琴协奏曲改编

紫竹调

康定情歌

送别——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秋收——电影《白毛女》插曲

掀起你的盖头来

鄂伦春小唱

送我一枝玫瑰花

小草——歌剧《芳草心》主题歌

牧羊姑娘

交城山

牧羊曲——电影《少林寺》插曲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拥军花鼓

八月桂花遍地开

毛主席的光辉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翻身农奴把歌唱——纪录影片《今日西藏》插曲

半屏山

逛新城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沂蒙山小调

我的家乡沂蒙山

清蓝蓝的河

黄杨扁担

龙船调

纺绵花

敖包相会——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

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曲片《天仙配》选曲

采花

月之故乡

送别——电影《怒潮》插曲

十送红军

一支人马强又壮——电影《怒潮》插曲

春天里——电影《十字街头》插曲

八路军拉大栓

毛主席永远和我在一起

毛主席的话儿记在我们的心坎里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电影《地道战》插曲

跑旱船

大路歌——电影《大路》插曲

大河涨水沙浪沙

小河水呀静静流

弥渡山歌

雨不洒花花不红

赶牛山

绣荷包

赶马调

放马山歌

绣荷包

小河淌水

打连成

崖畔上开花——电影《陕北牧歌》插曲

雄鸡,雄鸡,高呀高声叫——《兄妹开荒》选曲

夫妻识字

赶牲灵

三十里铺

绣金匾

猜调

南泥湾

拣棉花

7. 流行歌曲民歌戏曲的区别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8. 流行歌曲民歌有哪些

在流行音乐中,有一种风格叫 巴洛克流行。它最早是由美国的录音艺术家在摇滚乐中加入古典音乐元素构成的。巴洛克流行主要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著名歌手或乐队将这种曲风加入到他们的音乐作品中去。

流行音乐的风格具备多元化,包括流行民谣、流行民歌、民歌+流行、民歌+摇滚。等等

流行音乐是一个宽带,他能承载民族源处的很多东西。流行音乐,没有什么不可以。

9. 流行歌曲民歌唱法

唱民歌最重要的是气息,呼吸也很关键,呼吸与平时生活说话的呼吸不同,需要或低或高或强或弱的,有控制有节奏的呼吸方式,声音要求有一定的音量和力度变化,唱歌时把气吸进腹部,用腹部的气将声音冲出来,吐字要清楚,保持挺胸抬头的状态,学会分辨音的高低,防止唱歌过程中跑调。唱民歌的技巧在于学会控制喉头不要上浮,控制气息均匀送出。

10. 有民歌的流行歌曲

1、当我想你的时候——千百惠

2、大约在冬季——齐秦

3、梦醒时分—— 陈淑桦

4、萍聚 —— 李翊君

5、千年等一回——高胜美

6、广岛之恋 —— 莫文蔚

7、悄悄蒙上你的眼睛 —— 毛宁

8、一生中最爱 —— 谭咏麟

9、我只在乎你 —— 邓丽君

10、让我欢喜让我忧 —— 周华健

11、相思风雨中—— 张学友

12、心肝宝贝—— 任贤齐

13、懂你—— 满文军

14、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 —— 王力宏

15、讲不出再见 —— 谭咏麟

16、月亮代表我的心 —— 邓丽君

17、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 林忆莲

18、漫步人生路 —— 邓丽君

19、你还欠我一个拥抱 —— SARA

20、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 张学友

虽然这些歌基本上都是老一辈人听的,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些歌星创造了经典。让人们记住了这些歌,记住了他们!

在你心中大家还知道哪些七八十年代经典曲目呢

11. 流行歌曲民歌手的好听情歌

1、罗永娟,1985年10月15日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

2、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湖南长沙,中国内地女歌手、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

3、刘恩佑(Enyou Liu),1985年3月17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4级。

4、段林希(Jeremy Duan),原名段书璇,1990年10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

5、扎西顿珠,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政协委员、香格里拉旅游形象大使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

6、咪依鲁江,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歌王,出生于云南楚雄,以演绎刚强粗糙富有颗粒感的民俗情歌被大家认知。

流行乐唱法(音乐流行唱法)

最新流行民歌(流行歌曲民歌)

男士时尚外套(男式时尚外套)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