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摘要:钢琴独奏由《北风吹》是由芭蕾舞剧改编而成,选自高校音乐专业教材《钢琴普修教程》,文中从《北风吹》的曲目背景及乐曲中较难解决的演奏技法进行教学分析,融合思政内容,让学生习得技法的同时,学习作品的历史知识与情感体验,即在艺术作品中,通过正确的情感体验,温习我国历史文化,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以达到钢琴课程的思政育人目的。

关键词:钢琴课程,《北风吹》,演奏技法分析,思政育人,教学初探

钢琴独奏曲《北风吹》是由谭露茜根据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选段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文中的曲谱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钢琴普修教程》第三册第七单元中的乐曲。《钢琴普修教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音乐专业学生普修钢琴课程选用的通用教材。钢琴课程《北风吹》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北风吹钢琴曲谱_钢琴北风吹曲谱完整版_钢琴北风吹曲谱图片

浏览大图

第一,作品背景的讲解。包括作品源头、最初艺术形式,以及钢琴独奏形式的背景讲解等,提出重难点问题。当学生学习钢琴曲《北风吹》演奏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该曲的背景与相关故事概要,以及与原作有关的背景知识赏析,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历史与当下的政治,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理解、把握该曲目的风格特点,结合乐曲中需要掌握的技法、技巧,从而更好地在演奏中进行情感体验、二次创作,运用娴熟的技巧表现音乐作品。这一部分还可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知识赏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这一课程内容。

第二,作品曲式的分析。包括作品的调式调性、结构、风格等,学生前期要充分了解作品背景,并完成对整曲的初弹奏,结合作品的曲式特点,按照谱例顺序,能够把乐曲的每一个段落套用正确的情境,进行故事演绎,一个叙述型的音乐故事就此形成,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作品演奏风格的把握更准确、自然。

第三,演奏技法的分析。包括这部作品本身的重难点分析,以及对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第四,情感处理的分析。包括这部作品每一段的情境分析及选用正确的演奏方式。

第五,正确完整的演奏作品。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学生带着正确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完整演绎作品,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

一、钢琴独奏曲《北风吹》的曲目背景

(一)作品来源及内容

《北风吹》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题歌,由马克、张鲁等作曲,歌曲曲调以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为素材创作而成,“小白菜”塑造的是一个天真的农村贫苦幼女形象,与白毛女的形象背景极为相似,同样都是对旧社会的控诉。《青阳传》里的欢快旋律素材表现了喜儿的天真与期待;《北风吹》的故事内容主要以主人公“喜儿”(白毛女)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最初源自于河北民间传说“白毛仙姑”,她是一个被旧社会迫害、逃入山洞中生活多年的农村少女,由于长期缺少阳光和盐,导致毛发变白。因其出现在庙中偷取供果,被附近村民发现,并称之为“白毛仙姑”,后被八路军解救,回到正常生活,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遭遇,也预示着解放后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广大文艺界人士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白毛仙姑”这个传说故事进行创作、修改,最终在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张鲁、马可、刘炽等共同完成作曲作词并以歌剧形式呈现到艺术舞台上。

(二)作品的思政育人内容

《白毛女》时至今日仍然被奉为歌剧中的经典作品。1945年6月初,中央党校礼堂为党的“七大”献礼首次演出,以大型的、民族的、革命的新歌剧形式呈现在舞台上,歌剧深刻阐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当时国家领导人都来观看了这部歌剧,台下观众都泪流满面,演到最后,白毛仙姑喜儿从山洞里出来扑到乡亲们怀里,连毛主席都忍不住擦眼泪。之后,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把对《白毛女》的评价送到鲁艺,内容是:《白毛女》是适时的、生动的阶级教育;《白毛女》的艺术是站得住脚的;黄世仁该枪毙。有了此次的成功,以及歌剧内容本身的影响力,《白毛女》被不断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现以歌剧、舞剧、京剧、电影、乐器独奏、合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现今,这首钢琴作品《北风吹》中借鉴了芭蕾舞剧版本的音乐素材,浓缩成一首钢琴独奏曲,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叙述清楚,依然是以喜儿的经历为故事路线,结尾是积极带有希望的。这首钢琴独奏曲已经成为了学生参加演出比赛的经典曲目之一,众多教师、观众也对其喜闻乐见,不只是学习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法和风格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们以艺术的形式对历史进行学习,对当下历史时刻的情感体验,真真切切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牢记历史,前人们的鲜血付出来之不易,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钢琴独奏曲《北风吹》的曲式结构与内容

钢琴独奏曲《北风吹》为D徵五声调式,是带引子与尾声的ABA三部曲式,节拍由散板、3/4拍、3/8拍、2/4拍组成,整个乐曲的基调大体是表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乐曲的引子是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是在旧社会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女主人公喜儿登场,陷入回忆中,亦悲亦喜,故事由喜儿的经历为主线。

乐曲的第一段是《北风吹》的主旋律,也是喜儿的独白片段,以“白毛女”的形象在叙述介绍自己的悲惨经历,刻画出一个待解救、悲惨的“白毛女”形象。

乐曲的第二段是叙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帮当地百姓们铲除恶霸“黄世仁”,解救出“白毛女”的斗争场面,音乐情绪激烈、急促。

乐曲的第三段主题再现,更是全曲的高潮乐段,可借鉴舞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双人舞片段,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幸福爱情,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

乐曲的结尾段是喜儿依依不舍地送男主人公大春参军的情景,音乐随着强弱与织体的变化,表现两人越来越远的距离,带有留恋、期盼及希望的情绪。

这首乐曲教学中,引子部分的自由节奏以及乐曲的整个情感体验落实到演奏处理,以上两点为教学重难点所在,包括相关的演奏技法以及自由节奏处理方式。整首乐曲有三处关于演奏技法的重点:第一是颤音的弹奏;第二是跳音的弹奏;最后是踏板的运用。

北风吹钢琴曲谱_钢琴北风吹曲谱完整版_钢琴北风吹曲谱图片

浏览大图

三、《北风吹》的重难点处理分析

(一)引子的自由式处理

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对引子部分自由式节奏的处理,如何处理,这是乐曲中的难点所在。引子段落由一小节长乐句构成,速度标记为“卄”,这个速度标记是我们民族音乐中常使用的速度记号,是“散”字的前三笔,表示散板的意思,在这里就是代表可以自由地处理整句音乐的速度和节奏,不需严格按节拍进行。整个引子部分可分为六个部分,处理如下。

第一部分:颤音的演奏处理松紧得当,游刃有余地展现出颤音技巧。

此处表现寒风呼啸刮过的形象,介绍故事的时间背景,乐谱中此处是用自由延长的颤音模仿长笛音色,故在颤音的弹奏中要做到纯净、明亮。乐曲最开始是左手的琶音与右手的颤音同时弹奏,一气呵成,左手三音从左到右弹完后,手腕应慢慢带起,只留右手从倚音mi到re,做自由延长的颤音演奏,这里的颤音表现的是被大雪笼罩的冬天,寒风瑟瑟,呼啸声此起彼伏,所以在速度处理上要做到跌宕起伏,模仿寒风由远及近、越刮越急的音乐形象。演奏速度控制则应由松至紧、由慢到快,力度上也要做到渐强至减弱直至消失,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同时这里的自由延长还需要加上踏板,从颤音开始直到颤音结束放开踏板,增加大雾大雪迷蒙的恶劣天气的画面感,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呼吸也应和速度及强弱同步,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音色变化,最终做到最贴切地表现音乐。

第二部分:四十六分的节奏组合,由慢及快,助推情绪,渲染恶劣环境。

四十六分的节奏组合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拍,通常运用在欢快、激动、情绪高涨等情绪中,而此处的连续四个四十六组合是对恶劣环境的进一步刻画,描述着寒风肆虐、寒风呼啸不停的自然情境,以这无情寒冷的大自然天气去营造作品中的情绪,凄凉、怒吼、无助、挣扎等各种情感掺杂,也为衬托作品后面的情绪、情境转变,与欢快的旋律且充满希望、春回大地的情境形成鲜明对比。在进行这部分弹奏时,手指有一种揉琴键的感觉,利用手腕的转动,贴键连奏,由慢起、渐强渐快到连线结束立即松开离键,戛然而止,随着速度由慢到快的这个过程中,手指的触键也由揉键变抓键,大臂进行渐强的送力到最后一个音re,手臂带手离开琴键,停留半空,等待下一个叙述出现。

第三部分:情绪合理转换,表现“喜儿”的活泼本性。

在之前出现的寒风情境之后,随即出现情绪的转换对比。两个四拍的重复旋律是取自《扎红头绳》中的经典乐句,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民间歌曲,该曲刻画了喜儿天真活泼的形象,这里的八分音符均为跳音,十六分音符均为连奏到下一拍的第一个八分音符上跳奏,这个部分的跳音演奏要表现出天真活泼的人物形象,需要用指尖主动去跳奏,在五指收拢的手型状态下,“挑”着弹奏,尤其在三音连线处,此为弱拍上的两个十六分音符和强拍上的一个八分音符的连线组合,弹奏出俏皮感,手的发力也是遵循“落提”原则进行,速度平稳,原汁原味地演绎经典乐句,仿似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情境下,从前少女时天真活泼的喜儿形象登场。

第四部分:承接情绪变化,突出沉重。

紧接着一个音阶式的下行旋律,与前面的俏皮旋律形成对比,仿佛之前是在回顾原本可爱活泼的“白毛女”少女时的美好形象,但这短暂的美好被连续两个四十六下行节奏给转折掉了,随着两个八十六与二八的节奏型出现,速度相应慢下来,情绪弹奏时速度比前面两个四十六要慢,稍显沉重之感,以上这四拍为一个乐句,从第一个音mi力量落下去,一直往下掉到下一个八度的re时为乐句的结束,此处手腕提起,整个情绪急速转变,在re音上做暂停。

第五部分:情绪再逆转,攀升高点。

在前面情绪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时,接着出现的两个重复的四十六节奏型仿佛是“白毛女”在攥着拳头蓄力,然后由右手为旋律引导的连续10个十六分音符左右手交替,彻底将情绪往上拉,力量爆发,预示着斗争的开始,在此处演奏中,用手臂断奏法表现出坚定、有力并且激动的感觉,速度由松到紧,直到左手的琶音先奏出mi音时,同时奏出右手的第一个和弦,情绪达到最高点。

第六部分:回归情绪,平稳呼吸,过渡叙事。

此部分由两个乐句一个和弦组成。第一个乐句中的和弦表现的是引子处的最高情绪点,下键稍强,与左手琶音奏到最高音mi时同出,这一拍加入踏板,强调和声,这一拍的附点与后一拍的两个十六分音符要平稳带过,停在这一句尾音八分音符do上离键。这两个乐句是一个歌唱性旋律,速度平稳,演奏时心中唱旋律同呼吸,连线部分断开即换气,直到最后一个和弦,以弱奏来结束引子部分,引出主题。

(二)乐曲中颤音的演奏技法

颤音之所以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根源在于很多学生在演奏颤音时会出现颗粒不均匀、达不到应有的速度等问题,以至于无法贴切地表达乐曲情绪,出不来效果。

颤音是装饰音的一种类型,是本音与上方的辅助音快速交替进行弹奏,用“tr”表示。

第一,乐曲中的颤音出现在引子部分的开始处,右手演奏。这里的颤音是由倚音mi、主音re构成的前倚音颤音,奏法是3232自由延长,这个自由延长是在演奏者的呼吸以及手指的技能水平基础上模仿长笛音色,刻画出寒风凛冽的情境。

第二,向学生讲解演奏颤音过程中身体各部位是如何协调完成的。由最灵活的2、3指主动进行交替演奏,手腕、前臂、大臂全程保持放松,同时需要大臂有一点架着的感觉,手腕微微抬高,手指贴键灵活触键,不能太用力,此处应让学生由慢至快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练习方法:可在同一个速度里,从一拍二八节奏到三连音再到十六八,最终一拍四十六的节奏,继续加速度再来一次节奏型的变化,依次练习到能够自然流畅地快速弹奏。之后运用手臂控制好速度和力度,向学生示范演奏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力量通畅,手腕放松,如果力量堵在手腕上,则会导致手腕、手臂僵硬,速度和力度都不能很好地控制O最后演奏到快结束时,由大臂慢慢展开,带动手腕提起至最后re音离键。

第三,学生掌握演奏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力度、速度的变化对颤音的情感起伏做出正确的演奏表达,并示范。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现状,此处的颤音可做不同的处理:一上来就直接一个快速的颤音到结束,中间可做不同的力度变化;先从mi音开始,手臂力量下落,慢慢交待清楚每一个音,然后蓄力准备加速,同时大臂需要有一定的紧张感,给加速的过程增加跑动力,然后腕带离键。除了以上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利用扬长避短的方式,在不违背作品本意的情况下,可根据学生的技能程度进行其他不同处理。

(三)跳音的技法

将跳音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原因在于学生们在演奏跳音时很少能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诠释含义不同的跳音,以至于出现要么整曲跳音生硬;要么声音柔绵、发虚,均不能正确表达应有的音效和情绪。

跳音与非连音奏法有相同之处,要求音与音之间要断开,实际上就是断奏的一种,但跳音在触键要求上相比断奏需更敏捷、短促,更多的是感觉从键盘上反弹起来的力量。比较常见的跳音奏法有手指跳奏、手腕跳奏、前臂跳奏等,区别在于谱面要求的速度和力度上的差别,手指跳奏适用于快速、轻巧的部分,通常级进、轮指、五度范围内的单音快速节奏进行较多;手腕跳奏适用于较快速、有弹性、有一定力度表现部分,通常有一定跨度,单音和双音都有;前臂跳奏适用于较慢速、深沉、有力度,通常双音、八度、和弦等较多。此曲用到如下两种跳音奏法。

其一,手指手腕结合的跳音奏法。这是乐曲引子部分的跳音,此处的跳音是表现“喜儿”的天真活泼,两次重复旋律,音效是从活泼到犹豫、速度由较快到渐渐放慢、力度从中强到较弱,适合运用手指与手腕结合的奏法,手臂不动,保持好手型,快速轻巧部分以指尖主动弹奏,类似“挑弹”或“拨弹”的感觉,手指跳奏由掌关节控制发力,力量都在拳头内,手型集中蓄力;速度放慢,以手腕关节为轴上下运动,动作像鸡啄米时颈部灵活的快速上下摆动姿态,给学生做好示范动作之后,再做力度的示范,手腕跳奏由腕发力,通过腕关节放松而又弹性地上下动作,辅以手指的弹跳力加以完成。

其二,手臂式的跳音奏法。这是乐曲的第二段3/8拍子,舞曲节奏,适合运用手臂的奏法进行较快、有力的双音跳奏,弹奏动作与断奏法相同。教师做好示范,练习时可按断奏提起、落下的动作训练手臂下键、离键,以手肘为轴心,像招财猫的前爪上下摆动,之后将音符时值逐渐缩短弹奏。整个过程保持手腕、手臂放松,利用手指的反弹力迅速离键。这种跳音奏法还应用于乐曲中第一段的结尾处以及乐曲尾声部分,跳音需要做出沉重与渐慢的音效。

(四)踏板的运用

这里的踏板所指的是延音踏板,也叫右踏板,是钢琴中适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踏板。

第一,颤音处的踏板是标记在和弦下。其中,像绵羊的标记就是踩踏板,雪花的标记即松踏板,乐曲中有踩、放标记的要严格执行演奏要求。

第二,乐曲第一段的倒数第五小节处以及乐曲第三段最后一小节处,两个声部。按照指法用两只手弹奏,教师做演奏示范,一拍一个踏板,中间没有松踏板的标记,即将三个和弦进行连奏,为达到饱满丰富而不浑浊的和声效果,在此应运用切分踏板,使用方法是第一音和踏板同时踩下,弹奏第二个音时,在手指向下弹奏琴键的同时完成放、踩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要迅速,几乎是浑然一体的,否则会出现将前一个和声的音效带入到下一个和声或者出现断裂的和声效果,这种踏板的使用方式是最难掌握却又最常用的一种。

四、结语

以上是本文通过结合思政内容,对钢琴曲《北风吹》的教学分析,包括作品背景来源及重难点演奏技法的讲解,并结合学生比较常见的难点,确定教学重难点,拟通过以上教学方式进行艺术专业课程的技能与育人相结合。本文方法内容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准确了解政治历史的知识学习、掌握该曲有关的演奏技法能力均有显著提高,通过对作品背景的学习了解,演奏的音乐情境更加贴切音乐内涵,演奏曲目情感的把握及演奏技法拿捏得更细腻、到位,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学生在解决好以上的演奏技术重难点之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练习中追求曲子的感情处理,创新表现方式,最后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咏北.钢琴普修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07.

[2]郭强,王治伟.钢琴曲《北风吹》弹奏浅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3]莫军梅.论传统音乐中的散板[J].铜陵学院学报,2010(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