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呐喊声中行进

——二胡独奏曲《光明行》审美浅析

《光明行》是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教育家、器乐作曲家、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先生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1932年2月发表于国乐改进社编《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十期。它以激昂有力的曲调,豪迈乐观的情绪,铿锵明快宽广的节奏,宏伟的气势及进行曲的风格,表达出当时人们(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趋向光明的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是我国三十年代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器乐佳作。

乐曲分为四段并附有引子和尾声,由两个主题的循环和变化发展构成,曲式结构具有西洋复三部曲式的特征,并在旋法上运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交替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基本建立在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基础上,好似军号吹奏,显得威武雄壮,给人以奋发向上的进取力量。

这首作品无论是在作曲上和演奏技巧上,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广泛地借鉴吸取了西洋的创作手法,将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而且还作出了重大创造性的改进,为丰富二胡的表现力,开拓了崭新的途径,一扫人们认为二胡只能演奏缠绵委婉、凄凉哀怨之调的偏见。

乐曲的基本结构如下:

A(ab)——B(cd)——A(ab)——尾声(b)

乐曲以四小节同音反复 1 11 | 1 11 | 1 11 | 1 11 | 的旋律,奏出了一个形象军鼓声的引子,由弱渐强,从乐曲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表现出人们敲着军鼓,列着方阵,由远而近,向着光明前进的情景。尔后展现出一个昂扬的、明快饱满的音乐主题a:

1216 53 |21 2 |1216 53 |21 3 |3 3 |3 3.5 |3.2 1.2 |

3 — |3 3 |3 3.5 |3.2 1.3 |2 — |2 2 |2321 2123 |

1 — |1 0 |

此旋律高音区以坚定有力的节奏,开朗自豪的音调,显示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力量。

接着,音乐进入b段,先在下属调上出现,用内弦演奏,然后又恢复至原调,用外弦演奏。这样运用二胡内、外弦变换的不同特性,奏出了连绵不断、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在乐曲中还采用调性、音色的对比处理,造成了新颖开阔的意境,由一种内在的、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音乐形象。b主题,连贯舒展,情绪饱满,展示人们手挽着手向前挺进的内心激情。在乐曲中还内含着一种志同道合的人群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亲切和温暖的感觉。上述引子和a、b两个乐段便构成了乐曲复三部曲式的“A”部。

c、d两个乐段是乐曲的展开部,即复三部曲式的“B”部。它是由a、b主题派生发展而成的。这部分先以“ ××× | ×× ×× |”这一富有特性的音型,在主属调之间,不断地加以重复、模进、移调处理,构成此起彼伏的旋律发展,犹如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高唱进行曲,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前进。接着,乐曲以“5、1、3、5”为骨干音,有机地将歌唱性和行进节奏揉为一体,并运用音程大跳间插进行,形成了富有棱角的旋律风格,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决斗已迫在眉睫,预示着光明必胜的前景。这段音乐的速度渐慢,虽然在节奏的处理上突出了附点音型,保持了行进时的律动感,但在语气上却柔和了许多,音乐中内含着快要取得胜利人们内心的喜悦之情。当这部分乐曲演奏完后,随即从头反复引子和a、b两个乐段,这就是乐曲的再现部,与“A”的呈示部相比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速度稍有加快,情绪更为激昂一些,以表现人们向往光明的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

乐曲进入尾声,整段音乐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主题b,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又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大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以进行曲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号角式的上扬音调,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光明行》一曲,为人民呐喊,为人民吹响了追求光明的号角,号召民众共同奋起,向着光明,前进!该乐曲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一首熠熠生辉的二胡独奏曲。

向阳光,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800余首(篇) ,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10余篇论文分别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等10余部。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等。

专题:向阳光论乐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