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312 2019 年 8 月 文化与艺术 关于钢琴曲《皮黄》的分析 尹成秀 乌 黎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在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与作曲系承办的第一届帕拉天奴杯上,成人组获奖前三的作品都是选择京剧为素材创作的,这一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钢琴作曲家意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发展中国风的音乐,让世界知道中国音乐。 关键词:皮黄;演奏分析;张朝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京剧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文明和文化传承最完整的载体。钢琴在西方代表着艺术的精髓,中国的许多作曲家在对钢琴作品进行创作时都会借鉴一些京剧中的音乐材料,从而使钢琴作品夹杂着浓浓的京剧色彩和韵味,使钢琴具有独特的歌剧音乐表现。京剧风格的钢琴曲《皮黄》是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 1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与特色 1.1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背景 《皮黄》是一首带有浓重创作者回忆与感情色彩的钢琴曲。创作者张朝童年时期成长于云南地区,长大后面对着城市中纷至沓来的压力和不同于童年宁静的城市的喧嚣,张朝将自己对年时期无忧无虑玩乐的美好回忆和对其的追忆怀恋与向往之情通过《皮黄》表达了出来。

作品钢琴曲《皮黄》在音乐的进行中讲述了张朝成长的心路历程,包含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随着年龄的渐长和身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心态,也包含了长大后对世事的领悟和理解。整个乐曲是在讲述着人生,讲述着张朝的阅历。张朝通过运用京剧中的变奏手法,乐曲前半透露出喜悦活泼的情绪,描述了童年的记忆中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并且隐晦的表达出了对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之情,乐曲后半描写了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悲凉境遇,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这个从隐忍到反抗的经历使创作者对林冲十分同情,对宋的统治阶级和制度极为愤慨。使乐曲印上了鲜明的浪漫主义英雄情结的精神印记。 1.2 钢琴曲《皮黄》的特色 1.2.1 皮黄 皮黄也就是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拥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如今被视为我国的国粹。“皮黄”二字代表京剧的两种声腔:西皮和二黄。西皮唱腔较为明快高亢、刚劲挺拔,常用于抒发欢快、豪放的情感。而二黄与之相比较为沧桑沉郁,用于表达悲愤之情。京剧中,板式可以分为上板类和散板类,上板类有明确的板眼组合与循环,如原版、慢板和快三眼、西皮腔中的贰陆、流水和快板等等,散板类是中国音乐特有的节拍类型,有滚版、散板、导板、摇板等。

京剧的器乐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弦越组成,主奏为京胡其他包括京二胡、月琴、小三弦,武场以敲打乐器组成,包括大锣、小锣、鼓板、钹,有时还会添加乐器。 1.2.2 钢琴曲《皮黄》的特色 在钢琴曲《皮黄》中可以直观的从钢琴谱上看到,作者把京剧的板式变化作用在了钢琴作曲中作为组织全曲的结构,同时又结合了西方变奏曲式中的性格变奏,使作品的音乐结构表现出了西方音乐的三部性原则。精妙的将中国传统戏剧的感觉与西方的音乐构架结合起来。旋律上,京剧中的场面在乐曲中也有相应的模仿,通过对京剧中乐器的模仿代替西方钢琴织体表达,使全曲的织体音响形成京剧风格的效果。但在演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只去模仿和解析是京剧中的哪一种乐器,而是把握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感觉,把这些融入到钢琴的演奏中去,使钢琴曲京剧元素中板式、声腔和场面三者联系密切,张朝在钢琴曲《皮黄》中把这三种元素与西方的钢琴作曲融合在一起成为中西结合的典范。 2 对钢琴曲《皮黄》的分析 《皮黄》全曲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导板,即引子,戏曲中称叫板,引子从双手的小颤音开始,缥缈祥和的声音远远地传来,接引人们来到这个宁静的世界;原板,类似于西方钢琴变奏曲中的主题的开始,其他板式都是由此发展而来;二六,节奏相较原板稍快;流水,比二六速度稍快;快三眼,是第一大部分的最后一个小部分,是由原板变奏而来,节奏进一步紧缩产生快三眼。

它的旋律比二六更加激情活泼,创作者想表达的是激情饱满、少年大志、心怀梦想的青年时期。 第二大部分:慢板,开始乐曲的第二大部分,是原版的扩展。慢板速度和缓下来,犹如白日喧嚣过后寂静平和的夜晚。节拍富于变化情绪放松,令人产生飘渺不定的梦幻般的感觉,表现作者对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追忆。此处旋律开始八度的交替模仿木鱼敲击声,后半又像钟声从远处飘来营造一种古风特有的宁静淡远之感。 第三大部分:快板,全曲的高潮进入第三大部分,是原板的再次紧缩,由两个垛音开始表现出有力感;摇板,这一部分是把原板固定的节拍打散,在戏曲中,生成紧拉慢唱的板式,指的是胡琴快速拉奏唱者自由拖腔,用于表现情绪的焦灼激动、焦躁不安;垛板,这个部分节奏鲜明,每句短小紧凑,节奏是全曲中最快的部分突出紧张的氛围,表现作者对抗金英雄岳飞的不幸遭遇的愤慨之情与控诉。第十部分:尾声,这一段是原板的主题再现,是作者在戏曲板式结构以上添加的西方元素,与开头的乐段形成首尾呼应。此段运用气势恢宏的柱式和弦交替演奏,中段变为急板,最后以和弦辉煌的结束代表着岳飞的英雄气魄,表达出这种精神的永存。 参考文献 [1]王娟.谈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与演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2]牛建文.钢琴曲《皮黄》创作手法与文学分析[J].大众文学:学术版,2014(10). [3]匡镇.民族音乐移植于钢琴曲的机理研究[J].钢琴艺术,2013(06). [4]陈薇.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8(07):46-47. [5]余玲灵.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文献研究综述与评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6]白洋.黑白琴键演绎粉墨人生—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7. [7]王怡杰.张朝钢琴曲《皮黄》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 [8]齐磊.也谈张朝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基于对作品 中 京 剧 音 乐 元 素 的 分 析 [J].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报,2015,37(09):109-112. [9]齐磊.张朝钢琴曲《皮黄》的一度创作研究和二度创作分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通信作者:乌 黎,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