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看跳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二: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天鹅》、《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那不勒斯舞曲》,能听辩出已学过的七件乐器的音色,认识一件新乐器。教学目标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听赏《四小天鹅舞曲》、观赏《四小天鹅舞》: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不朽名著《天鹅湖》,是根据德国民间故事构思的,成曲于1876年。不幸的是由于编导不具备音乐体现能力,1877年《天鹅湖》的初演失败了。此后,经验丰富的编导大师彼季帕和助手伊万诺夫对《天鹅湖》的总谱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重新构思创作,在1894年为纪念作曲家逝世一周年活动中,首先上演了伊万诺夫编排的第一幕第二场(即“湖畔”一场)。美妙的天鹅形象第一次登上芭蕾舞台,凝聚着柴可夫斯基心血的音乐幻化为无比动人的图景出现了。次年,全剧问世又获得轰动性的成功。《天鹅湖》遂以芭蕾的同义词,屹立在艺术群山之巅,存留在亿万人们的记忆中。《四小天鹅舞曲》是这部舞剧第二幕里的一段舞曲,表达了小天鹅们的欢乐心情。乐曲采用了三部曲式,4/4拍子,中庸的快板。开始由大管吹奏八分音符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一小节后,双簧管用二重奏的形式演奏轻快的旋律,然后长伴奏音型,一小节后,双簧管用二重奏的形式演奏轻快的旋律,然后长笛在高八度上进行重复。

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用十六分音符几次穿插在乐句结尾的长音上,显得很有生气。然后,第一小提琴接奏主旋律,这里,强调切分节奏的几个音,表示小天鹅走步还不稳,更显得活泼可爱。四小节之后,长笛在高音区助奏,经过反复,再现开现时的旋律。最后,是个短小的尾奏,它再次采用不平稳的切分节奏,显得十分有趣,乐曲在两个强音和弦上结束。柴科夫斯基的这首《四小天鹅舞曲》写得精巧、别致,配上舞蹈,更有诗一般的情趣、画一般的意境。它深受人们的喜爱,经常出现的音乐会上,有时,还以重奏和独奏形式演出。1、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芭蕾舞、《天鹅湖》故事和创作背景的资料,看资料,了解剧情。2、讲:请学生讲讲《天鹅湖》的故事,体会其文学美。(王子和公主战胜恶魔,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教师通过影碟给学生介绍芭蕾舞的起源的特点。3、赏:学生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四小天鹅舞》,在音乐和舞蹈交融的情景中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姿态美。4、议:让学生自由讨论对剧情、音乐和舞蹈的感受。5、辨:复听音乐,听辩出大管、双簧管和小提琴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此前,教师可用“听力抢答”的方式给学生复习一下前面1-4册学生已认识的全部管弦乐器)。

6、创:自创动作,随音乐做律动或声势(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并可让学生边动边哼唱旋律。7、奏:可让学生多欣赏几段《天鹅湖》中经典的舞蹈片段,在欣赏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参与欣赏活动。8、比:可让学生听赏由这段乐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曲《小天鹅》或其它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比较和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一、导入新课:从屏幕“天鹅妈妈带着四只小天鹅”的图片,导入新课。二、完事聆听: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三、师生共同利用在图书馆和网上收信的资料,讨论柴柯夫斯基和他的作品。(从作曲家的国籍、生平、主要作品、小故事等几方面进行)四、观看录象:初步了解芭蕾舞剧《天鹅剧》和《四小天鹅舞曲》并欣赏《四小天鹅舞曲》以及芭蕾舞剧《天鹅剧》的录象片段。五、分析、讨论:从旋律、音色几方面分析《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要素(一)感受和表达乐曲的旋律。第一部分主题旋律:1、屏幕展示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谱,老师用钢琴弹奏第一部分主题旋律;2、学生跟琴哼唱第一部分主题旋律,并感受旋律重音;3、师生边哼唱,边用跟随教师用形体动作感受和表达旋律;4、老师用钢琴弹奏,学生用乐器伴奏共同演奏第一部分主题旋律。(二)第二部分主题旋律:1、屏幕展示第二部分主题旋律谱,老师用钢琴弹奏第二部分主题旋律;2、学生跟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并感受旋律中的切分音;3、师生边哼唱,边跟随教师用形体动作感受和表达旋律。

(三)分析乐曲的音乐:1、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并自由讨论分析音色;2、老师汇总同学的意见并作总结;3、分析第一部分主题旋律的音色。师:“同学们想想,天鹅通常生活在什么地方?”讨论得出结论,天鹅生活在森林、湖边、田园里。师:“什么乐器最具有田园色彩?”播放“双簧管”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双簧管是最具有田园色彩的乐器,音乐家用双簧管的音色来表现在田园中欢快嬉戏的小天鹅形象。屏幕展示“双簧管”照片,并播放双簧管演奏的录象片段(四)分析第二部分主题旋律的音色:第二部分主题旋律由小提琴演奏;师:“音乐家为什么要用小提琴来表现小天鹅的形象呢?”;利用学生资源,请一位同学拉奏一段小提琴片段,让学生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就非常合适作曲家用小提琴明亮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来表现小天鹅纤细而活泼的形象。六、综合完事欣赏和表现全曲:全体同学在教师带领下边欣赏边用律动表现全曲。(二)听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观赏芭蕾舞《天鹅之死》《天鹅》是人们熟悉并为之感动的优雅、温柔的大提琴曲,它出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35-1921年)的管弦乐《动物狂欢节》。《动物狂欢节》由十四首独立矮小乐曲组成,《天鹅》是第十三首,它不仅是不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也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唯一允许在他生前让人演出的乐曲,被视作圣桑的代表作品,还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该曲是大调式、6/4拍子、由单主题发展而成的三部曲式。

乐曲一开始,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天鹅高贵优雅的神情和安详浮游的情景。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发展而成,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形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天鹅游荡于碧波涟涟的湖面时高雅悠然的艺术形象,全曲在弱奏中逐渐消失。在这首乐曲里,如果说大提琴代表了天鹅,那么钢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二十世纪初,俄国著名芭蕾舞赏安娜巴甫洛娃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的邀请,在贵族会馆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表演独舞,音乐选用了《天鹅》。由于当时的芭蕾作品常用“天鹅”作为标题,故将舞蹈命名为《天鹅之死》以示区别。舞蹈踏实地保持了古典芭蕾的传统,以诗一般的灵感使表演与技巧、音乐有机地结合。通过描绘濒死的天鹅渴求重新振翅,孤身只影在平静的源面上艰难挣扎,最终默默死去时的神情,以象征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与死亡,命运进行不懈反抗的搏斗精神。教学后记:1、观赏:观赏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描述的意境、情绪。2、听辨:复听音乐时可让学生闭眼重现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听辨出作品中担任独奏和伴奏的各是什么乐器。3、律动:分两组,跟随音乐用手臂分别画出独奏音乐和伴奏音乐的旋律线;随着音乐,自由地做律动。4、讨论:对两部表现“天鹅”的音乐作品的不同感受,教师用归纳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