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荆州古城,在英才辈出的长江大学,有一位驰名荆楚大地的“魔笛奇才”。虎年元旦之际,笔者慕名拜访。他,魔笛悠悠,雅韵声声,出版了《山雨》笛子作品专辑;他,笛情痴痴,笛魂缕缕,创新研制的“宽音竹笛”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发明的“磁力自动谱架”获国家发明专利;他,乡情依依,乡音浓浓,由他领唱的“三峡船工号子”,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举夺得全国群星奖金奖。他——就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笛子演奏家、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邓邦国。

山沟飞出凌云鸟

常言道:患难出人才,志当存高远。1947年,邓邦国出生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茅坪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岁丧母,13岁亡父,兄妹5人和一个瞎子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无力供养学业,邓邦国上完初中被迫缀学回家务农。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长阳是远古巴人故里和土家族文化的发祥地,被海内外誉为“歌舞之乡”。也许是古老神秘的风水宝地赏赐了他的音乐天赋,也许是古韵深厚的土家文化薰陶了他的艺术心灵,也许是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陶冶了他的灵感情趣。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邓邦国总是经常跟随民间艺人吹吹打打,唱唱跳跳。然而真正与笛子结下了不解情缘的,乃是一部名为《羌笛颂》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邓邦国一下子便对竹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笛子买不起,他就上山砍竹自己做,没有内行教,他就自己摸仿学,渐渐地,他悟出了一些门道,慢慢地,他居然吹出了一些曲子,他吹会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曲不离口,笛不离手,天不亮就起床练笛,夜半三更吹,边走路边吹,天天如此,勤练不辍,简至成了如痴如醉的“笛迷”。

邓邦国爱笛如痴,但却遭到了亲友长辈的极力反对以及乡亲们的白眼嘲笑,因为他们认为吹笛子是不务正业,没有出息,多干活挣工分才是正道。半年过后,邓邦国决定回到学校参加补习准备考高中,他的举动又受到了生产队长的百般阻挠,竟然停了他的口粮,邓邦国只能两天吃一顿饭,别人吃饭时,他干脆在旁边吹起了笛子。面对种种责难,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竹笛的执爱,丝毫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

挑战与机遇总会相伴而行。就在邓邦国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的命运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1964的一天,湖北艺术学院附中(现武汉音乐学院)来到长阳五中选拔招收有声乐特长的学生,经老师特意推荐,邓邦国和20多名爱好文艺的同学被叫到了操场上,轮到邓邦国表演时,邓邦国说:“我不会唱歌,但我会吹笛子。”主考老师一愣,但随即同意让他试一试,邓邦国一段曲子吹下来,让主考老师惊喜万分,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山里娃竟能吹得这么好。邓邦国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他的音准和节奏感极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主考老师惊呼“在山旯旮捡了一个活宝贝”,带队校长龙发济当场拍板破格录取了他,并马上带回县城填表。老师们看他面黄肌瘦,便仔细询问他的情况,这才知道,他整整两天时间才吃了一顿饭,老师们赶紧给他买来馒头让他吃了个饱。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还凭真功夫。当邓邦国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他欣喜若狂,激动得彻夜难眠,欢笑得合不拢嘴。这只“凌云鸟”飞出山旯旮,终于迈入了艺术的殿堂,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他的命运从此改变,他终日与心爱的笛子相伴,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飞天神游拜名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邓邦国由一个山里穷娃娃成长为笛子演奏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其中经历的艰辛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

连个简谱都不识的乐盲邓邦国进入湖北艺术学院附中之后,开始接受系统正规的音乐教育,师承的著名笛子教育家李协勤教授,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吹笛,心对心地教他如何做人,思想上严格要求,技巧上悉心指导,生活上体贴入微,从而使得邓邦国如鱼得水。如鸟飞天。他为了练就气、指、唇、舌一套过硬的基本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论酷暑严寒,还是风霜雨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日没夜沉浸在笛声之中,夏天,他或跳进校内的湖中,或爬上高高的树顶吹笛练功,一年后演技大有长进,他的独奏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高度评价。

然而正当邓邦国在音乐旅程上奋力攀登时,人生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文革”爆发了,他又一次中断了学业。从艺执著的邓邦国并没因此而消沉,毅然坚守那份追求。他借着“大串联”的机会,索性带上笛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四处寻访名师,八方拜师学艺,他在上海拜访笛子大师陆春龄,在北京拜访著名笛箫演奏家王铁锤,在武汉拜访笛箫名家孔建华、尹维河。他博采众长,广纳群技,融汇贯通,勤学苦练,日积月累,脱颖而出。他第一次在学院音乐厅登台献艺,崭露头角,就获得了师生们雷鸣般的掌声,他的笛子独奏成为学院演出队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播放过他的独奏节目。

听他的演奏,陶醉之感,动人心弦,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时而犹如波涛激荡,令人仿佛置身于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让你领略到雄伟的浩瀚气势;时而犹如万马奔腾,令人仿佛置身于水草丰美的茫茫草原,让你欣赏到壮观的优美景色;时而犹如行云流水,令人宛若置身于清静幽雅的世外桃园,让你享受到美妙的天籁之音;时而犹如溪水潺潺,令人宛若置身于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让你遐想到迷人的秀美画卷……

他的演奏,热烈明快,清脆悦耳,激扬高亢,圆润优美,感情充沛,气息饱满,舒展灵巧,技巧纯熟,演技精湛。总会让观众为之动容陶醉,总能让观众为之鼓掌喝彩,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新派笛子创始人刘森对邓邦国的笛子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专门写信给邓邦国,称“笛声相识未相遇,韵律心通在梦中”。著名笛子教育家李协勤教授感叹道:邓邦国的笛子演奏速度之快,音高和节奏之准,在湖北省无人能及。

天高海阔展翅飞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邓邦国还是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1968年,尽管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因为种种原因,又与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海政文工团,武汉杂技团失之交臂,擦肩而过。熟读《三国演义》的邓邦国,偏偏毅然决然地选择被分配到“三袁”故里公安县歌舞剧团,剧团领导刘选礼亲自跑到武汉接他来到公安。邓邦国当乐队的伴奏演员,一干就是16年。他经常随团下乡演出,这使他接触到了很多的民间音乐、戏剧和民间艺人,他利用这个机会积累了大量的音乐素材,这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让他的笛子演奏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1984年,公安县歌舞剧团撤销,长阳县歌舞团盛情邀请邓邦国到该团工作,他终于又回到了阔别20年之久的家乡。在长阳县歌舞团工作的15个年头里,他常年下乡演出、采风,走遍了长阳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丰富的鄂西民间音乐,为他提供了无尽的音乐素材,他沉醉其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例如他以民间唢呐曲“水绿茵”为素材创作的低音笛子独奏曲《双桥弄月》,展现了古镇月色、峡谷、深潭、桥影、月影以及文人墨客欣然吟哦的意境,曲风典雅华丽。他用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现代的手法、充沛的激情,热烈的讴歌同大自然顽强拼搏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家儿女。他带着这些作品活跃在舞台之上,使古老的竹笛立足于现代舞台,得到了观众的赞赏与欢迎。

有志者事竟成。由于长期在基层文艺团体工作,他收集、整理、创作了大量以当地民间音乐为素材的笛子独奏曲,并带着这些作品活跃于中外舞台,受到国内外听众热烈地拥戴和喜爱。自1989年以来,他曾先后多次受国家文化部、省、市、县人民政府派遣,出访德国、前苏联、乌克兰、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他独特的演奏魅力深深吸引了外国观众,在当地引起极大轰动和强烈反响。他的笛子独奏“清江晨曲”、“延边之春”和巴乌独奏“月夜”,在莫斯科电视台一连多天播放。他在德国柏林的精彩演奏,赢得观众热烈掌声和强烈共鸣。一位德国军乐团的老指挥家葛爱斯克听了邓邦国的笛子演奏后,激动的说:我最爱中国的笛子。

1998年,由湖北省文化厅和长阳县文化局共同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成功举办了盛况空前的邓邦国笛子独奏音乐会。他精彩演奏了本人创作改编的《打虎上山》、《骏马奔驰保边疆》、《野蜂飞舞》(移植)、《彝家欢度火把节》(巴乌)等曲目,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1999年,邓邦国调入长江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担任器乐教研室主任。邓邦国辛勤耕耘,用爱心+责任+敬业+智慧,培养和打造了一大批笛坛新秀。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全国。弟子彭成岩演奏创作的笛子曲“欢乐的土家寨”,获得湖北赛区表演奖,并在第四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弟子廖文峰,练就了一手硬功夫,凭着超群的笛艺而成为某军区歌舞团专业笛子演奏员。他悉心辅导的学生,也在全国蒲公英青少年才艺大赛中获得巴乌、葫芦丝演奏双金奖,因此邓邦国曾获“园丁奖”。

2006年,他推出了笛子独奏专辑《山雨》,收录了《春到土家》、《姐儿上山打猪草》、《清江放排》等10多首曲目,作曲、编曲、演奏都由他一人担纲。这些乐曲作品取材于鄂西丰富的民间音乐,独特的民族风情,浓郁的乡土气息,热烈的明快旋律,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曲调中穿插着吐良、巴乌等民族乐器的演奏,韵味别具一格。

邓邦国还有个“艺坛怪才”的雅称。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他发现竹笛虽然优美,但音域太窄,只有两个八度多一点,于是他就萌生了加宽竹笛音域的念头。在研制过程中,他跑遍崇山峻岭,寻找制笛材料,挖了又补,补了又挖,用橡皮筋做弹簧,用肠衣笛膜包海绵做垫子,用竹节做键。一支不行,就做第二支,三支不行,又做第四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努力终于制作成功。改良后的“D调宽音竹笛”音域达到三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还安了笛膜控制键,高音发音灵敏,低音浑厚甜美。省文化厅的领导听了他用“D调宽音竹笛”演奏的乐曲后,给予了热情的鼓励。1988年,“D调宽音竹笛”先后获得了省文化厅文化科技成果奖和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奖金3000元。并被文化部编入1991年出版的《全国文化科技成果汇编》。专家们对“D调宽音竹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D调宽音竹笛”“保持了中国竹笛的传统音色与技巧,拓宽了音域,增加了半音,丰富了表现力”。

邓邦国勇于创新劲头更足了,之后他又在改良乐器和演奏技巧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而不懈的探索,他改良的可调音口笛能轻松地超吹1、2、3;他发明的“磁力自动谱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获国家发明专利;他发明的一种独特的演奏技巧,可以在一支竹笛上吹奏出两个声部,其方法是竹笛吹一个声部,喉音再完成一个声部,两个声部在竹笛上产生共鸣,还可以利用笛声吹出笑声、哭声、瀑布声、流水声和鸟鸣声,形成奇妙的艺术效果;他充分利用12平均律,独创竹笛“半音技巧”,从而使演奏表现出更新颖、更完美的艺术效果,把竹笛的表现力推上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用普通竹笛演奏半音阶可以和西洋长笛比准确、比速度,甚至能用竹笛演奏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名曲《野蜂飞舞》,得到业内同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听了他的演奏后,对他的演奏技巧和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除了笛子、巴乌、葫芦丝演奏外,邓邦国在声乐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将民间技巧和科学发声方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原生态唱法,他的声音高亢嘹亮,表达了土家汉子的淳朴本色。由他领唱的“三峡船工号子”,在第7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举夺得全国群星奖金奖,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并专门为他录制,由他领奏、领唱的“长阳巴山舞”音乐,亦获全国第13届群星奖。

他还是个翰墨俊才,在书法艺术上也颇有造诣,挥毫泼墨抒情怀,妙手丹青写春秋,书法比赛也曾获得优秀奖。

由于邓邦国在笛子艺术生涯中成就显著,从而被吸收并推举为中国笛子协会理事、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湖北省巴乌、葫芦丝协会副会长、武汉地区高校笛子协会终身专家顾问、荆州市笛协副会长。与此同时,他还曾被评为优秀专家,当选市人大代表和省文化厅表彰的上山下乡文艺演出先进个人。

邓邦国功成名就,但他还在不断地奋进与拼搏。年过花甲依然宝刀不老,老骥伏枥依然雄风未减。金子总要闪光,鹏鸟总要飞翔。我们祝愿邓邦国永葆艺术青春,用生命的每个音符,谱写出动人的旋律,演奏出辉煌的乐章!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演绎出人生的精彩!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