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新华路336号上海民族乐团的排练厅里迎来了不少客人,他们是公益品牌“海上乐谈”的首批观众。在每年众多的音乐会之余,上海民族乐团今年特别推出了集艺术欣赏、文化体验、交流互动为一体的“海上乐谈”,希望能拉近民乐与观众的距离。以乐团排练厅为大本营,今年“海上乐谈”计划推出6场精彩的活动。

“海上乐谈”首场活动的嘉宾,是86岁高龄的作曲家何占豪。今年是何占豪、陈钢谱写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60岁的生日,何占豪向观众们讲述了“梁祝之诞”。他思维敏捷,谈吐风趣,说起故事来引人入胜。

何占豪是浙江诸暨人,12岁进了浙江文工团,后转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学习小提琴。1957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管弦系小提琴专业的一名学生。为了探索民族风格的现代音乐创作,1958年初,上音管弦系选拔“尖子生”,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沈西蒂等都是其中的成员。

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实验小组”计划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为祖国献礼,何占豪提议的《梁祝》被幸运地选中了。他与作曲系的陈钢合作,旋律主要由何占豪写,钢琴伴奏和乐队伴奏由陈钢写。戏曲音乐传统深深地影响了何占豪的写作,赋予《梁祝》浓郁的东方色彩。

1959年5月4日,《梁祝》在上海音乐学院大礼堂首次试演,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剧院正式公演,19岁的俞丽拿担任独奏,大获成功。从此,《梁祝》如同一只蝴蝶,从琴弦上飞进无数人的心里。当时只有26岁的何占豪,作为主创之一,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全国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连俄罗斯姑娘都写信来追求我”。

《梁祝》成功之后,“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成为了贯穿何占豪作曲生涯的信条。他充分发挥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利用现代音乐技巧来丰富传统曲调。他创作的二胡协奏曲《别亦难》《莫愁女幻想曲》,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筝·乐·诗《陆游与唐婉》等,均成为当代民族器乐的经典之作。

“海上乐谈”现场,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丁龙、筝演奏家陆莎莎和阮演奏家李霖分别演奏了何占豪的代表曲目。作曲家的生动讲解,演奏家的深情演绎,让在场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好。6月9日,上海民族乐团“大师风采”系列之《何占豪作品音乐会》即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到时候,何占豪还将亲自执棒上海民族乐团演绎自己的代表作品。

“梁祝之诞”后,“海上乐谈”另外5场活动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著名作曲家、原上海民族乐团团长顾冠仁将于10月9日带来“畅想蓝色”主题讲座,分享他的创作之路。乐团阮首席、“时尚品弦”组合艺术指导刘波将于10月30日率领她门下的“阮妹子”们,带观众近距离感受阮族的独特魅力。同时,在儿童节、端午节、七夕节,“海上乐谈”将分别推出3场节日主题活动,和观众一起在民族音乐中品味节日文化。所有“海上乐谈”公益活动均为网络免费预约,市民可关注上海民族乐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获取预约信息。

“海上乐谈”集艺术欣赏、文化体验、交流互动为一体,希望能拉近民乐与观众的距离。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