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独奏曲谱月夜_月夜二胡谱_二胡独奏月夜简谱视唱

秋湖月夜(俞逊发).mp3来自江南雅韵00:0012:15

作曲:彭正元、俞逊发

笛子独奏:俞逊发

伴奏:上海民族乐团

二胡独奏曲谱月夜_月夜二胡谱_二胡独奏月夜简谱视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湖月夜》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南宋.张孝祥巜念奴娇.过洞庭》

一九八0年,应竹笛大师俞逊发先生邀请,执笔创作笛子独奏曲《秋湖月夜》。作品取材于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名篇巜念奴娇.过洞庭》,抒写人们面对湖光月色的无尽思绪与遐想,音乐古朴典雅,富于诗情画意,具有我中华传统艺术那种恬静淡远的意境之美。全曲由三大段组成。

第一段:中音抱笙奏出长音背景,箜篌轻轻拨动,犹如万顷湖水,波光粼粼;随后笛子与小乐队相互依托,奏出悠缓平静、秀美高雅的主题,勾画出一幅秋湖月夜之图:啊!水天一色,风静月明,浩渺湖面,着一叶轻舟。主题旋律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具有江南丝竹的音调特征。

第二段: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笔。先由钟管与笛子模拟远山古刹的夜半钟声,钟声悠悠,更显清秋月夜的静谧;接着,如习习仙风般的箜篌刮奏,引出笛子的小快板。这段音乐具有古代宫廷乐舞的韵致,恰似湖天之间,霓裳广带的仙姝在纵情地舞蹈,而由方响奏出的玉磬之声,仿佛仙姝的环佩叮当不绝于耳⋯⋯

第三段:在中音抱笙奏出空旷宁静的背景下,笛子再现稍有变化的音乐主题,渲染出玉兔西沉,霜露满天,湖天相连,苍茫空阔的壮丽景色,使人心随乐飞,产生无尽的遐思。笛子独奏曲巜秋湖月夜》由竹笛大师俞逊发先生用特制的低音曲笛演奏,笛声醇厚圆润,时而如一泓秋水清澈见底,时而如洞箫幽幽水底龙吟,充分展示了艺术大师超绝的演奏技艺,产生了令人"叹为听止"的艺术魅力!

此曲在一九八三年"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一九九二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二胡独奏月夜简谱视唱_二胡独奏曲谱月夜_月夜二胡谱

(若需购彭先生的曲集,请联系周先生‭.130 0317 5355‬)

出版感言(自序)

自一九七九年执笔主创笛子独奏曲《秋湖月夜》起至二零一五年初丝竹乐《莲花》完稿,历经了三十五个春夏秋冬……,九首以江南音调的写作风格的作品集(包括 CD 光盘)终于完整地和大家见面了。此时,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解放初期的一九五零年夏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几人,搭坐一艘小船到了上海父亲身边。小时候,我爱体育,更喜欢唱歌,一九五七年的一个偶然机会,我走进当时由上音附中组办的“音乐补习班”教室,开始学习识谱、听音、唱歌,第二年考入了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上音附中,从此,我走上了音乐道路。在校七年,我学习了钢琴、二胡、大革胡(改良的低音胡琴)和指挥艺术,学习了音乐基本理论,初级和声。学校特别重视教我们这些学生学唱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及戏曲。我非常感兴趣,也学得非常认真。当时我曾经尝试着写过一首笛子曲,这个作品曾被同学和老师赞扬过。可惜具体什么名字,怎样一些旋律也已经不记得了。

一九六五年毕业后,我曾先后在上海市舞蹈学校、上海歌舞团、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和上海民族乐团工作,专门从事大革胡演奏和对我国民族低音乐器的改革(及)民族化演奏方法的研究。有时受邀搞些配器的工作。多年来,我参加过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曾走过祖国大江南北,也曾见过美丽的高山流水。丰富的的工作实践,常常引发我的创作欲望,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创作,我以业余作者身份参加了许多歌曲创作活动,居然获得很多奖项。我尽力地在笔尖下描绘出每一首作品的色彩,努力地从音符上探索着各种艺术的神秘。我曾经写过各类作品,发表过儿童歌曲、通俗歌曲、合唱歌曲及器乐作品等四百余首,获各类奖项八十余次。包括从一九七九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秋湖月夜》,曾获得一九八三年“第三届全国器乐作品评比一等奖”(一九九三年又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到一九八七年创作的丝竹乐《庙院行》(获得当年“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作品比赛一等奖”),另一首丝竹乐《秋雨》(获得一九九二年“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作品比赛”唯一的一等奖)。包括少儿歌曲“太阳,您早”、通俗歌曲“白手帕”、“相思河”、独唱歌曲“党啊,母亲”等等。这些使我甚感欣慰。

我迷上江南丝竹,走进了江南丝竹,常常聆听民间艺术家的演奏和教诲,是因为他有时如同一杯清茶,教人品味人生甘甜;有时它又像一厢丝语,使人领悟世道真情。当然,它更是一座座掘之不尽的艺术宝藏。然而,它除了给予我惊奇和启迪外,更多的让我思索——我感觉到所有母体艺术都会经受时代潮流对它的无情冲击和洗涤。我们在潜心研究它的同时,必须考虑它的未来发展,包括它的音乐语言、节奏,及它的和声、调性、音域、节拍,以及如何同宗教音乐、戏曲音乐、声乐艺术的合理嫁接……我认为这些努力,包括为了某首作品的艺术形象所采用的所有超常规手段都是可以被允许、也值得被宽容的。这些探索看似“出格”,但恰恰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最大尊重和保护发展。时代需要精品,一首艺术品的诞生,尤其是成功的艺术品,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展示着艺术家的学问和他对今生后代敢于负责的精神。我在上音附中求学时,并不是一位优秀者。走进“社会业余大学”后也不过是一名自身价值的探索者。我总是以“眼睛朝下”为创作目标,以“执着”“认真”为态度,以敢于不断鞭笞自己笔下的每一个音符为勇气,给社区市民送上我的一道“菜谱”。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赋予艺术家神圣使命。对于丝竹艺术而言,因袭守旧意味着艺术生命的枯萎,而在继承传统中的创新发展才能让它的艺术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这本小册子同大家见面了。我深知鉴于本人的艺术修养、创作水准,一定还存有多处败笔。我期待各位专家,尤其丝竹乐的研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如果这本小册子里的九首拙作能够被你们爱心接纳其中之一,我就心满意足了。

彭正元二〇一五年七月

作曲家简介

彭正元1944 年 12 月 10 日出生于江苏建湖。1958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5 年毕业分配到上海市舞蹈学校及上海歌舞团担任乐队演奏员。1979 年调入上海民族乐团,任乐队大提琴、低音声部首席。1992 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奏员,至2014 年 12 月退休。

彭正元是我国民族低音乐器——大革胡演奏家,也是民族低音乐器——大琶琴的发明者之一。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是一位卓有成就、很有影响的作曲家。器乐作品代表作有:笛子独奏曲《秋湖月夜》(1983 年获第三届全国器乐作品评比一等奖,1993 年获“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庙院行》(1987 年“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作品创作”一等奖)、《秋雨》(1992 年“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作品创作”一等奖)、丝竹乐《水乡吟》(1992 年第二届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弹拨乐《红领巾圆舞曲》(1995 年第五届文化部群星奖金奖)、《灯节》(1999 年第九届文化部群星奖金奖),丝竹乐《故乡行》《新良宵》《祭月》《莲花》,以及大型民族管弦乐《牧民歌舞》《边寨舞曲》等。 此外,还创作发表了 400 余首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获奖八十余项。其中《请到我们菜园来》(1987 年)获上海儿童校园歌曲创作一等奖;《太阳,您早》(1993 年)被文化部少儿司、国家教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选作向全国推荐的“优秀校园歌曲”;《我的根》(1994 年)获首届华声曲歌曲创作比赛“金龙杯奖”;《梦中相思河》(1987 年)获第二届健牌歌曲创作大赛“健牌大奖”。

鉴于他取得的艺术成就,1999 年获“宝钢高雅艺术奖”;他的艺术成就词条被《世界名人录》《二十世纪中华国乐人物誌》《中华人物大典》《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收录。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还曾为其作了名为“辛勤耕耘结硕果”音乐专题介绍。

二胡独奏曲谱月夜_二胡独奏月夜简谱视唱_月夜二胡谱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