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如歌的行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在课堂伊始播放乐曲,设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俄罗斯)教师追问: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

2.老师讲解,1877年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一部音乐作品后,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乐曲呢?以此带领学生欣赏《如歌的行板》。

(二)初步感知

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可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2.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绍。

1869年,青年柴可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可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作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三)探究学习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

1.聆听主题一

聆听并设问:同学们,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觉?(旋律委婉,给人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十分压抑。)

教师总结: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就是第一主题,也就是《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曲调,由四二拍与四三拍混合作成,但是过渡却很自然、流畅。

2.聆听主题二

聆听并设问:同学们,从这两段旋律中,你感受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特别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了怎样的气氛?(前一段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出来。)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乐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主题,由两段旋律构成。

3.聆听再现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讨论此曲的音乐特征和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

4.教师总结: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作品色彩忧郁、朦胧、暗淡,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这首《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这就是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并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原因。

5.重点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并学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讲解室内乐及其相关音乐知识,学生聆听理解。

室内乐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2.欣赏本课歌曲《夜曲》,并进行模唱,并提问:刚才大家演唱了部分俄罗斯民歌,那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

3.教师总结:歌曲《夜曲》是用《如歌的行板》第一主题音乐再填上歌词而成。《夜曲》有很多填词,大多数表现伤感的爱情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跟音乐模唱,后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五)小结作业

《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一首音乐能让我们感受如此深刻,带给我们这么多震撼,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作业:课下搜集曲作者的相关介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歌唱在高中鉴赏课教学环节中是否可以去掉?

【参考答案】

歌唱时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普通高中歌唱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2.介绍一下强力集团。

【参考答案】

强力集团是一个作曲家集体,这个团体有五位作曲家,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人们也称他们为“五人团”,他们自称为“新俄罗斯乐派”。

初中音乐《达姆,达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乐器的种类和民族。

(教师出示非洲鼓、姆比拉等乐器图)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并过渡:图片上的乐器分别是非洲鼓及非洲民间乐器姆比拉,是非洲代表乐器;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件乐器,探索非洲音乐的魅力。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听音乐,教师完整播放音乐,请学生说一说对于歌曲的“乐之初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歌曲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非常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自由、热情、愉悦的感觉。

2.再次聆听音乐,教师请学生边听边打基本拍,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并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特色。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课下搜集的关于非洲音乐的资料。学生自由分享。

教师总结:非洲音乐大多以鼓乐为主,节奏感十足,跟当地的气候一样,其音乐往往以欢快、热情的风格为主,传达着非洲人的热情与豪爽。

(三)深入学习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常规发声练习。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旋律。

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根据演唱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第二部分给人一种热情、激动的感觉。

3.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完整跟唱旋律。

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一下音乐?

学生自由回答及展示。

教师总结并评价:歌曲中附点及切分节奏型一直贯穿始终,大家分别用打击节奏,拍手的方式展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及旋律,音乐感觉很棒。

4.教师跟学生共同练习节奏型,并加入旋律演唱。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型,并请学生左右打击基本拍,右手打击出示节奏型,给予学生5-8分钟的练习时间,之后带入旋律,边打边唱

5.教师请学生代表朗诵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

提问学生:歌词描述的是什么?分析出歌曲什么样的音乐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通过对非洲沙漠、河流、植物以及人们的描绘,赞美自己的家乡,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教师请学生以词带谱,演唱歌曲,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以词带谱进行演唱,完整演唱歌曲。

7.边打节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升

1.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

2.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组织自评及他评。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知识,总结非洲音乐中及节奏感较强等特点,也给予学生热爱生活以及自然的美好希望,呼吁大家积极面对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作业:请学生搜集关于“非洲音乐”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就成为了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注意力的培养。能够在上课的初始,就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注意,是上一节好课的重点。

其次,手段的多样化。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入手,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提起对知识点的注意。

第三,影响与激励。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加鼓励和引导,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通过自身的行动力来激励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终,总结以上的几点方式方法,我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同时还有学生的学,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非洲音乐的不同韵味,体会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非洲音乐的魅力,感受非洲音乐风格。

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音乐的不同风格,能够正确配合音乐打击出相应的节奏型,并能够说出歌曲表达的音乐情感,且能演唱歌曲旋律。

小学音乐《小放牛》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频古筝曲《渔舟唱晚》、二胡曲《赛马》,请学生说一说这两首歌曲分别使用了什么器乐演奏?(古筝、二胡)

今天我们要接触到一个新的民族乐器,它与我们学过的古筝、二胡等乐器有什么区别呢?它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由此顺势引入到《小放牛》的学习。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并设问:“乐曲分为几段?”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乐曲分为三段。

2.复听乐曲并设问:“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得出唢呐,并直接介绍背景。(《小放牛》原为民间歌舞,内容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的牧童故意留难,要求村姑答对他提出的问题方能指路。于是二人一问一答,边歌边舞起来,形成生动而风趣的歌舞场面。后来被戏曲收编成一折歌舞小戏,受到群众欢迎。唢呐曲《小放牛》是根据戏曲唱腔音调发展变化而来的。)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音乐并设问:“第一段的曲调特点是怎样的并且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第一个段落是中速稍慢的,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并且重复了两次,只是开头有些变化,音区和音色做了些改变,好似村姑与牧童这两个角色出现在了听众面前。

2.欣赏乐曲第二段并设问:“第二段歌曲的速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唢呐的旋律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第二段旋律的速度加快了,但是仍采用完整的主体旋律。唢呐以不同的音色模仿这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境。

3.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中展现两个角色一问一答情境的部分,学生再次感受。

4.欣赏第三段音乐并设问:“第三段乐曲与第一段和第二段有哪些不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第三段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速度放慢,唢呐与乐队的完美配合让乐曲有个完美的结束。

5.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哼唱乐曲主旋律。

(四)拓展延伸

1.请学生欣赏同名乐曲,笛子曲《小放牛》、河北民歌《小放牛》。

2.请学生用“1 2 3 5 6”为节奏x x ▏xx x ▏x xx ▏x —‖创编一段旋律,并邀请学生代表展示,然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欣赏了《小放牛》,感受了唢呐的特殊音色,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关注一下我们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美。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其他唢呐曲目进行欣赏,下节课做分享。让我们一起随着音频哼唱这首好听的乐曲,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唢呐。

【参考答案】

唢呐,又名喇叭、大号,小唢呐称海笛。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明代已普遍使用,在民间婚丧仪式以及歌舞、戏曲伴奏,代表作品有《百鸟朝凤》《一枝花》等。

2.音乐课堂中一些学生一直很躁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此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首先,学生在课堂中躁动,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其次,也会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不良的学习氛围,不利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的营造。

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先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安抚学生的情绪,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课堂,保证课堂活动的完整之后,我会在课下观察这些同学,看看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为何躁动,是否出现了厌学情绪,并针对性的解决。最后,我会进行自我反思,是否自己的课堂太过无聊,学生觉得没有意思,之后我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给予学生最适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我还会去关心每一名学生生活上的小细节,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在学习与生活上促进学生的双向发展、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最好的帮助。用音乐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让他们积极的面对生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发现与创造”就是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简易概括。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