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静悄悄》是以十四行诗为体裁创作的,具有以下特征,例如主歌副歌长度不一、有着不同的歌词长度以及韵脚、还要考虑旋律与音节起承转合,非常考验作曲家的功底。尽管该作品属于作曲家早期的创作,但是我们依然也可以从作品中寻找到作曲家精妙的设计,接下来笔者将从多方面具体分析该作品的特色。通过阅读谱例和欣赏乐曲,对比不同歌者演唱的发行版本,该曲具有三部曲式的特征,这种特殊的曲式结构既有 ABA 再现特征,第一部分包含前奏以及乐段 A1,第二部分包括两个间奏以及两个乐段 B1、B2,第三部分包括乐段 A2 以及尾奏,因为十四行诗每一句的长度不一,所以从小节数来看并不规整,但是在这样的混乱下也透露着一丝秩序,下面笔者用表格的形式来注明十四行诗中每一行所对应的部分,以此来展现作曲家对于歌词巧妙的处理。

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间奏怎么编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发现作曲家根据诗词的韵脚,巧妙地把每一句歌词分配到每一部分,四个段落的押韵模式分别为 abba、acca、dde、ffe,每一个段落都有自己的特征,把十四行诗规整地分为了四个部分,如果仅从这来看的话,该作品更像是多段体的歌曲,但是查询了国外的相关资料后,笔者发现对于该作品有一种观点,在文献《沃恩·威廉斯〈沉默的正午〉结构与比例》中,作者艾伦·W·阿特拉斯沃提到可以用圆形的二元结构来理解该作品,具体方法是对比不同歌者的演唱录音发行版本,发现了每个版本的近乎时间中点,都在演唱该曲目的第 44 小节,以 C 段为中点把歌曲分为了两部分,这种结构与带有再现的二段体类似,下面笔者也将采用该方法,使用五首不同的演唱版本举例来对比。

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_钢琴曲间奏怎么编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

上述三部分是我对于该作品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曲家对于十四行诗的创作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体现了作曲家创作的严谨性,运用这种独特的结构将每一句诗合理地分配开来,表面看略显杂乱,实则乱中有序,与此同时该曲的调性转换十分丰富,以下表格是全曲所有的调性改变与对应小节数,这种变化不仅使作品更为精彩,又融合了作曲家当时希望超越自己的理念。

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_钢琴曲间奏怎么编

旋律特点

如果把歌曲比作一幅画,那么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宁静祥和的 G 自然大调,歌曲的 1-3小节,钢琴轻轻地用大切分的节奏型弹奏柱式和弦,主题一共重复三次,和声的旋律音不断的提示接下来人声的旋律,简单的前奏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在第三小节末尾人声加入进来,与钢琴和声的旋律音形成呼应,从第四小节正式展开了整首歌的叙述简单的旋律结合歌词:你的双手张开躺在长长的新鲜草地上,指尖看起来像玫瑰色的花朵,你的眼睛露出安静的微笑。

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面映入眼帘,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恋爱的气息。通过观察第 5-11 小节的旋律线条可以发现大体呈波浪形,旋律依旧在 G 自然大调上进行,结合多用二分音符加四分音符的组合,让歌词在这里富有语言性,特别是第十小节的“eyes”,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钢琴伴奏在这里加入了二分音符,拉长了时值,减少了柱式和弦的音数,由前面的至少六个音组成变为只有三个音,在经过音以后变为一个十一度的音程,如同电影画面一样,在看到眼睛的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一切事物都变得慢了下来。

钢琴曲间奏怎么编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

接下来 13-17 小节旋律一层一层递进,经过短暂的离调,在第 17 小节推向 A 段的最高音,和声结束在 G 大调的属和弦上,旋律和伴奏织体在这里通过节奏型的不断变化,营造一种小鹿乱撞的感觉,通过结合歌词“在云彩翻滚的天空下,牧场变得忽明忽暗”,在第 18 小节旋律已经停止但伴奏织体仍在重复,让我们也陷入了遐想,作曲家在这段运用了简单的作曲技法就很好地展现借物喻人,看似是阴暗交替的田园,实则是主人公内心的情绪递进。

钢琴曲间奏怎么编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

进入歌曲的第二部分,首先是 B 段的第一部分从第 19 小节钢琴变换了伴奏织体,采用左手分解,右手柱式和弦,同时高音还有旋律的加入,非常具有圆舞曲的特色,而在这调性整体移高大三度,进入 B 大调,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把镜头切到了另一个画面,在短小的间奏过后,从 23 小节进入人声旋律,这段的旋律线条流动感很强,好像看到了主人公拉着女孩的手在翩翩起舞,如同小溪随着音乐的律动在不断地向前流淌。

就在这浪漫的画面即将升华时,调性与旋律突然出现了变化,在 31-34 小节处调性出现了两次快速改变,从 B 大调转换到#D 大调再转换到 E 大调,从 35 小节开始进入 E 小调,在39 小节来到了 C 大调,旋律在 35 小节处开始便空了半拍,37 小节开始空了一拍,而钢琴保持伴奏织体,这样形成了听感上的强烈对比,仿佛两个人渐渐地各自分开,又好像是心理的不安,把故事又引向了转折,由此引出 C 段,结合歌词不难感觉到,此时此刻周围目光所及的所有事物变得寂静其实是因为心在动,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了大量的反差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浪漫的故事。

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间奏怎么编

从 C 段开始,我们可以看到谱例上写着 quasi recitative 接近宣叙调的,这也是我认为全曲最具有特色的地方,这部分为整首歌都涂上了浓厚的戏剧色彩,使全曲得到了升华,初听这首歌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是某个歌剧中的选段。从 41 小节开始依然是短小的三小节间奏,调性为 C 自然大调,在 44 小节突然节奏变为 4/4 拍,调性转换成 A 调,钢琴变为足足七个音的柱式和弦长音,到 45 小节的休止,都为人声留了很大的空间,在 46-47 小节回归到 3/4 拍,伴奏织体也采用 B 段的节奏型,这种如同影子一般地出现,让 B 段与 C 段出现了细微的联系,短暂的回归后又变为 4/4 拍两小节,从 48 小节开始到 52 小节,调性转换到 A 小调。

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_钢琴曲间奏怎么编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

在 50 小节节奏永久回到 3/4 拍,旋律线条与英语的发音语调相似,在这里更如同说话一样,像是内心的独白,像是自我情感的抒发,尤其是第 48-49 小节的“like a blue thread loosen’d”运用了三度和八度的跳跃,让旋律更富有语言性。

从 53 小节开始,调性由 A 小调转为 D 大调,由于 G 大调的属和弦为 D,那么此时 D 大调的出现,尤其是 59 小节的 7 和弦同时也是 G 调的属七和弦,预示着 G 大调的即将回归,整首歌回到了原速,歌曲在这里形成了又一次的转折,A 段熟悉的伴奏织体再次出现,而且从调性上也回归了主调,旋律线条再次出现二分音符加四分音符的组合,预示着 A 段的再现,也是对第二部分的总结,歌词中“So this wing'd hour is dropt to us from above.”也是一个转折点,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全是自己的想象,而这一刻开始鼓起勇气走向女孩,经过作曲家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让段落衔接得如此生动巧妙。

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_钢琴曲间奏怎么编

接下来便是对 A 段主题的再现,调性回到了 G 大调,所有的情感在这一刻再次迸发,熟悉的旋律结合歌词“噢!让我们心紧紧相拥,为了至死不渝的爱情”,仿佛真的看到了两人相拥在寂静的午后,陷入深深的热恋。与 17 小节不同的是再现后第 70 没有短暂的离调,而是来到了全曲的最高音 G,从 68 小节开始伴奏和人声变弱,经过 71 小节的自由延长,娓娓道来最后一句,作曲家在这里也改变了原诗词“when two fold silence was the song of love”,最后一句重复“the song of love”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午因为爱情变得静悄悄,这寂静的中午便是我们的爱之歌。

钢琴曲间奏怎么编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

布莱恩·特菲尔与赫德尔·纳什演唱版本差异性分析

欣赏不同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可以起到借鉴和学习的作用,是学习一首作品时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笔者是男声,所以在本节中挑选了上述中布莱恩·特菲尔与赫德尔·纳什两位男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不同特点。1. 声部的不同对比两首不同的录音室版本,最大的不同则是布莱恩·特菲尔是男中音,赫德尔·纳什是男高音。

因为该作品起初是为男中音创作的,所以有更多的男中音歌唱家来演唱该曲目,布莱恩·特菲尔就是其中之一,男中音更多的胸腔共鸣使得整首歌富有很浓厚的“雄性”色彩,尤其是上述 C 段的近似宣叙调部分,让人仿佛置身于剧院在看一部歌剧,而赫德尔·纳什演唱的男高音版本更加轻盈,更加浪漫,具有田园气息,笔者认为男高音演唱该曲目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这也是笔者选择该作品进行演唱的原因之一。

钢琴曲编间奏怎么调_钢琴曲编间奏怎么弹_钢琴曲间奏怎么编

2. 歌曲处理方法的不同歌唱家对于歌曲的处理方法就如同对于歌曲的二次创作,可以体现歌唱家对于作品的理解,是我们欣赏作品时最值得关注、学习和借鉴的部分,笔者在这里选取的两个版本就各有其特点。首先是语速的不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语速的快慢可以直接影响歌曲的速度,从而影响歌曲的总时长,我们从音频文件的总长度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布莱恩·特菲尔的演唱版本语速较快一些,稍快的语速可以弥补男中音的声区相对较低造成的沉重感,使歌曲的演绎更加轻快,而赫德尔·纳什稍慢的语速更接近诗歌的朗诵,配合男高音的音色,具有空灵和谐的色彩。

点赞(0)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